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5的文章

The twins daughter

中文翻譯書名是陌生的母親,直譯是雙胞胎的女兒。害我一直以為是電影消失的女兒的原作。 結果都不是啦。 320多頁的小說看了快3小時還真有點退步,難得來寫寫讀書心得。 已經很久沒看這種一個人從頭到尾把故事講完的書了,為了避免雷,請別先看封底的內容介紹文吧。 故事在19世紀的倫敦,主角一開始是個小女孩,出生在一個富貴上流的家庭。 某天來了一位跟主角媽媽長的一模一樣的一位陌生人,自稱是當年流離失所的妹妹⋯ (防雷) 看到這邊接下來當然這位陌生妹妹就要住進他們家囉,不然戲演不下去啦。 整本看完覺得描述手法很第一人稱,略略提到了在維多利亞時代主角所經歷的歷史觀。 那時候就紳士淑女的假惺惺時代,主角的個性很不淑女又中二,總是得叛逆才會有故事發展。 有這種分類是懸疑小說又兩個雙胞胎,假如出現在日本早期的推理小說,其中一個必須死啊,為了營造出懸疑感。 這本前面梗鋪的實在有點長,邊看邊等到底誰會死,終於等到的時候才發現已經快三分之二去了,所以這本的封底介紹真是超不專業欸。 前面把陌生妹妹鋪梗在很聰明、學習能力強、很想跟姊姊地位平等和一直不結婚讓人懷疑她的動機。 在雙胞胎其一個死去,另一個倖存下來後,主角倒是毫不懷疑活者的證詞馬上相信,只有老爸在之後相處才開始懷疑,主角一直要到爸爸死掉,活者跟小王見面才「啊!原來如此!」,真的超弱。 感覺這種雙胞胎小說就是要讓讀者困惑到底是A還是B的懸疑感,但一下主角確信活者的是A,之後又很快相信是B,也太不會去查證了吧,雖然主角有她的理由但還是牽強的很。 活者應該可以做出更多讓讀者困惑的事情,甚至兇手應該也可以放進來增加懸疑感,書中對兇手的身份不太讓讀者猜,其實兇手就是與活者是共犯結構,兇手假如有暗示到主角男友、爸爸、姑姑、隔壁鄰居⋯等再提到一些愛恨情仇、權利糾葛可以變得更複雜,讓主角懷疑每個人然後不斷的試探相信可以讓小說內容更刺激。 結尾也挺莫名其妙的,兩個大人對兩個小屁孩,我相信大人是有辦法讓眾人相信屁孩在唬爛,但最後還是被吊死真是太可惜了。稍微理想的結局我想是可以在真相大白前主角就要安排公正的第三者躲起來聽見整個自白的地方,警長之類的都行,感覺比較有說服力。 話說這種雙胞胎或是斷頭的場景都要設定在非現代,不然DNA一驗就出來了。 其實當妹妹住進來後跟全家相處的地方還挺有趣的,主角雖然中二但還是很喜歡這位新阿姨,媽媽和爸爸對這位家庭新成員也很喜歡(

日全蝕

圖片
「我在理想人生專輯宣傳期時,講了很多自己的理想人生是如何。」事後其實有點汗顏,⋯ 「其實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說出他很智慧、真正有內涵的人,不會去強調自己很有內涵⋯」 我記不得那麼多了,我都很認真聽歌和唱歌。 Lala這次雖然沒請特別嘉賓讓我好失望,不過依然很北七。 所謂的理想人生到底是什麼呢? 真正過著理想人生的人也不會強調自己的人生很理想吧。 但認為自己過著不理想的人生倒是很多,包括我。 覺得自己為了工作改變了很多,「 建立在愈來愈不快樂的生活,還要假裝沒有一天後悔過 」 聽懂了很多事情,最重要的還是要能實踐上。 生活中不斷地會有人提醒你的不快樂,但排除這些不快樂還是得靠自己,無論什麼方法。 重點是要讓自己有幸福感呢,這場演唱會的重點。

The imitation game 01

"Sometimes it is the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被世人遺棄的人,才能成就讓人想像不到的大事」 這句話的英文明明就拗口的很。 信念很重要,深深覺得現在自己相當缺乏信念。 自己的喜好容易受到世俗的影響,又太害怕被世人所遺棄。 這一代的人擁有過多的選擇與資訊,受到的束縛太少,反而阻礙了我們的專注力。 發現真正能夠在專業領域成功的不是天分而是專注力,需要大量的熱情及努力。 前進的力量需要熱情來支撐,但往往路才剛開始就被終止了。 真的很容易被別人影響呢。